你說的「是」是真心的「是」嗎?打破身心分離的「是」

我們能怎麼知道自己準備要說的「是」的背後其實是「不是」呢?有沒有情況是一旦對一個要求說了「是」或是「好」,心裡好像有個負面的能量開始慢慢醞釀,開始感到怨恨、被利用、惱火或著不被賞識等等的情緒?透過本文章去了解如何站在自己的基準點上,做自己想成為的人,而不是別人期望你成為的人。

如何提出有效的需求?區分「請求」與「要求」

當我們在與別人的互動中,我們學著去理解和表達我們的感受和需求,我們接著慢慢的開始去了解如何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我們要如何學習提出明確和提出的需求呢?本文章將探討我們將如何通過詢問某人現在的意願來請求那些將豐富我們生活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將學習去區分「請求」與「要求」。

給予自己的關懷與包容來面對情緒的波折

在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事情好像總是沒有這麼的順心,或著是在生活中許多的互動讓自己有許多的負面情緒或是厭惡,在每一個負面的情緒背後都藏有著許多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透過本文章的練習,選擇一個未滿足您的需求的經歷,你將去探索相關的感受、判斷、價值觀,以及滿足內在需求的感受和可能出現的任何悲傷。

社會情緒學習 - 了解他人和相互學習

小學一到三年級年齡段的孩子天生對他人充滿好奇和關注,但他們有時缺乏了解如何關注他人、提出問題或以有意義的方式探索與他人的異同的能力。因此,本章重點在探討三個關鍵領域:透過對話去理解他人的情緒、專心聆聽、以及欣賞多樣性和共同點。

社會情緒學習 - 與情緒共處

孩子們的情感生活也很豐富,他們體驗著全方位的情緒,並且能夠看到他人的情緒。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表達、命名或識別他們的情緒或如何談論它們,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理解和駕馭自己的情緒。如果沒有這些知識和技能,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甚至會變得可怕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的。

社會情緒學習 - 加強注意力和自我意識

注意力訓練對學生有很多好處。它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學習和記憶的保留,注意力訓練同時可以讓一個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衝動。縱使經常被講「注意!」,但很少有人教學生如何訓練和培養更強的注意力。在嚮學社會情緒學習中,注意力不是通過意志力來培養的,而是通過特別以尊重為基礎規劃的反復練習機會來培養,就像學習任何其他技能一樣。

社會情緒學習 - 創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教室

「創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教室」中介紹善良和同情的基本概念。 「仁慈」是為年輕學生使用的術語,而「同情」是為年長學生使用的。儘管這些術語之間可能存在細微差別,但對於嚮學社會情緒學習學習而言,重要的是介紹這些概念並與您的學生一起探索它們,以便他們最終對這些概念以及它們在實踐中的樣子有豐富的理解。

如何應對不請自來的反饋

有時候在與別人的互動中,我們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獲得許多別人給予的回饋或是建議。如果有人偶爾提供這些突來的反饋,我們通常可以點頭並繼續對話。但是在發生多次或每次與這對方相處的實都會發生,我們可能開始慢慢意識到如果不設定界限,我們會對這個人產生怨恨、排斥或著厭惡,並可能會說一些您後悔的話。以下是幾種可以考慮的策略。

修復在關係中缺乏的同理心

當您在一個親密關係中,對方做了不符合您需求的事情時,您可能想要修復中間所缺失或是損壞的地方。您可能希望對方能看到他們在你身上所引起的痛苦,並希望對你的經歷給予關心和同情。但是當對方不願意或沒有能力向你提供同理心時會發​​生什麼事呢?